【2025真實案例】NGO營銷教學:香港社福機構的最佳發帖時間!
「最佳發帖時間」代表社福機構在特定時間內發帖,預期可接觸人數與互動次數將會達到最高。
在2024年11月,Adsupervisor為香港榕光社策劃Facebook宣傳項目,為旗下「護老之家」募集捐款。
早期發佈貼文時,我們在不同時間發佈兩種格式的影片,測試內容反應。
在最佳發帖時間發佈的內容,宣傳影片觀看次數達到11萬次,接觸人數多達84,000人;反之,另一條影片內容相似,但發帖時間不一樣,就未有獲得同等迴響。
NGO小編花心機造內容,當然期望表現理想,是否只要掌握發帖時間就能呼風喚雨,一夜爆紅呢?當然不是,背後還有許多創意與格式的考量。
在我們2024年發佈的《Instagram 營銷數據報告》中,講述了一個內容受歡迎的順序:創意、格式、時間。
Adsupervisor分析了全球超過390,000個Instagram帳號的營銷數據,最終發現最佳發帖時間為星期三晚上七點。
原因簡單,在於最悶的星期三,晚上需要更多娛樂來消遣。
然而,作為香港社福機構的小編,星期三晚上七點未必是最適合的時間。
青少年服務單位或許要更夜,但長者服務單位可能要更早,每種服務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最佳發帖時間。
綜合數據未必完全切合實際需要,以下Adsupervisor將以10分鐘閱讀時間,教你找出適合你的發帖時間,讓內容發揮最大成效。
如何為內容安排發帖時間?
來到2024年,當我們講到「準時發帖」時,並不期望你「坐定定」,望住天文台時鐘來發帖。
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,我們建議使用Meta Business Suite或平台自帶的發帖工具來排程貼文。
Meta Business Suite就如Meta自帶的「瑞士軍刀」,簡單介面之中,容許用家查看貼文成效、發佈貼文、查看綜合數據等,NGO亦能夠輕鬆掌握機構帳號的營銷成效。
Facebook與Instagram本身亦有自帶的發帖工具,但我們始終建議採用Meta Business Suite來操作,畢竟能夠一次過在兩個平台作排程 (Cross-post) ,無需兩邊反覆操作。
如何找出最適合NGO的發帖時間?
在Meta Business Suite中,NGO能夠在兩個版面輕易找到最適合的發帖時間。
規劃工具:Meta推薦的最佳發帖時間
在規劃工具中,當NGO預備排程內容時,就會發現Meta提示該週的最佳發帖時間。
我們亦建議NGO小編可直接採用該時間來發佈內容(除非你有特定要求),就能獲得更加成效。
洞察報告:查看更多最佳發帖時間選項
在洞察報告中,NGO亦能夠總覽一週七日的追蹤者活躍時間。
追蹤者活躍時間代表NGO專頁的追蹤者在該週該日的上線互動時間,例如以上圖為例,晚上九點後至午夜就是較活躍時間。
然而,發帖時間應早於活躍時間,讓演算法有時間分析內容,繼而再將貼文推送給用戶。
例如,假如活躍時間為晚上九時,發帖時間就應為晚上八時,提早一小時讓貼文「發酵」。
掌握發帖時間就能改善專頁表現嗎?
「準時出Post」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。
如同我們上述曾說,一個受歡迎的貼文內容有三個要素:創意、格式與時間。
吸睛又有趣的創意遠比發帖時間有效,但在最佳發帖時間發出的「災難貼文」就只會令事件大幅惡化。
在碎片化年代,想做好NGO營銷不容易,特別要注重「好好講故事」,才能讓讀者明白你的服務內容與理念,吸納更多支持者。
碎片內容不容易處理,只講三四個字容易引起誤會。到時別講最佳發帖時間,連主要內容都來不及解釋,項目名聲就已大受影響。
講好故事比準時發帖更有效
以Adsupervisor今年完成的幾項NGO作品為例,我們都以「講好故事」為核心目的。
例如,榕光社「護老之家」的影片先講個案故事,感人同時,亦呼籲善長仁翁踴躍捐輸。
但創意並不足夠,我們以格式輔助。
在電腦上看影片,16:9 橫置尺寸的影片最理想,但在手機上看,9:16 直置尺寸的影片則最合適。
有些受眾喜愛看長片,我們就發佈三分鐘的完整影片,讓觀眾詳細了解「護老之家」的故事與計劃細節;但有些受眾不喜長片,期望快速掌握故事,我們就發佈一分鐘內的連續短片(Facebook Reel),服務不同觀眾需求。
所有版本都源於同一條長影片,只不過我們從觀眾角度考量,才會剪輯成不同尺寸、不同長度、不同內容。
最終,成果亦非常不同。
連續短片吸引到大量非追蹤者,即為完全不認識榕光社的觀眾,接近84,000名用戶。讚好與留言等互動較少,卻對提升知名度非常有效。
完整長影片平衡宣傳與維繫關係的作用,同樣吸引到大量非追蹤者,但讚好與留言數則較多,鼓勵支持者進一步與榕光社互動。
許多香港NGO不太懂得與攝影團隊溝通,在忙完一輪後,就攝製團隊就只釋出一條16:9影片,有時長達五分鐘或十分鐘,如今時代基本無人會完整看完。
(尤其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你,更加無必要看)
為滿足許多「懶人」,不同格式配合創意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策略,而在完成這一步後,再準時發帖亦未嘗不可。
如何講好故事?先講你都有興趣讀的故事
Society Creators 曾經訪問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梁紹榮度假村的營地經理,對我們而言,度假村是有趣的回憶集中地,但對工作的團隊而言,大部分人都熟悉得再找不到趣味。
因此,我們在拜訪時,特別要求帶我們到處逛逛,途中亦隨心拍些訪問影片,在Instagram上介紹度假村設施。
隨心拍的內容不嚴謹,但有趣,正正符合如今互聯網的喜好。
網友越來越不喜歡看「正式製作」的內容,反而一些無道理、無聊、無意義,甚至有點無厘頭的內容才合眼緣。
營地經理曾問道:「社福機構做一些無厘頭的內容,合適嗎?」
不合適,但需要。
以我們拍攝的影片為例,其實不是宣傳任何一個度假村的項目或活動,只是走訪度假村,看看不同設施,但對曾經留下回憶,如今長大成為教師、牧師、人事部等人,不但有趣,亦有助度假村開拓客源,提升團體預約的機會。
我們不建議NGO只做有趣內容,但卻是提升知名度的有效方法。
假如有趣內容成功平衡資訊與趣味,吸引受眾注意與互動,發帖時間就只是次要考慮因素,重要的是持續製作能夠有效表現的貼文,獲取更多新支持者。
以我們目前拍得最無聊的一條片: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天拉吧—天水圍故事館館長一同遊覽天水圍「大七」與「細七」,就是Society Creators目前觸及率最高的內容。
掌握社交網絡的各項要訣對NGO營銷特別重要,亦是讓內容事半功倍的原因。
假如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香港NGO的營銷攻略,歡迎訂閱Society Creators,持續為你分享更多營銷教學。
不止創意,我們著眼計劃成效
無論是計劃書列明卻無法達到的KPI,還是你期望為機構與項目帶來實質改變,
我們透過營銷策劃與宣傳工具,在短期內帶來實質可見的成效。
有效聚集新舊追蹤者注意。
貼文與Reel 我們與天拉吧團隊共同努力,
在短短半年內製作出數量與質素驚人的貼文與 Instagram Reel。
播放 在Facebook 與 YouTube上共同發佈,全平台獲得超過100萬次以上播放。
成功「點燃」觀眾期望互動支持的想法,擴大分享成效。
增加200名
追蹤者 我們不但提升知名度,更為NGO提升追蹤者的留存率。
將創想與故事帶回社區
複雜的設計工夫由我們承擔,社區建設與服務由你們負責。
營銷與設計,我們都能做到。
我們不只是一個 Vendor,更是一位合作夥伴。無論是協助撰寫計劃書報價,到最終報告設計,皆可一併協助。
彈性合約期,彈性合約條款,按機構需求制定報價內容與報價單數量,最長可提供長達三年服務協議,涵蓋香港現時大部分資助項目要求。
有我們,不怕!
合約期內,我們歡迎NGO團隊向我們查詢任何品牌或營銷問題。
彈性合約條款。
我們一力承擔。
歡迎向團隊詢問
任何營銷相關問題。
不止美觀
專為NGO策劃的營銷策略
Adsupervisor 憑藉多年營銷經驗,為香港非牟利機構提供數碼營銷服務。